《〈道德经〉今译》 第十四章(图文)

《〈道德经〉今译》
第十四章
◆杨东志  译注
 
原  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作者近照
 
译  文:
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之而不得,叫做“微”。
“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
在它上面没有光明,在它下面没有黑暗。
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
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
迎面看不见他的头,跟随看不见它的尾。
秉持上古之道,把握当今之万物,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

 

相关阅读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三章 (图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三章 (图文)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三章 ◆杨东志 译注原 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

《<道德经>今译》五十三章(图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五十三章(图文)

《<道德经>今译》第五十三章杨东志 译注 原 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二章(图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二章(图文)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二章◆杨东志 译注原 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一章(图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一章(图文)

《〈道德经〉今译》第五十一章◆杨东志 译注 原 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章 (图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 第五十章 (图文)

《〈道德经〉今译》第五十章◆杨东志 译注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

《〈道德经〉今译》 第四十八章
传统文化

《〈道德经〉今译》 第四十八章

《〈道德经〉今译》第四十九章◆杨东志 译注原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