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考古学家夏鼐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六十三
◎“仰韶”“齐家”列序,
黄河文化多承。
商址殷墟窥万世,
石器碳分断代明。
一陵今古通。
文保亟呼立法,
挖掘“寻宝”吁停。
考古缘知真历史,
谱系源发华夏情。
魂融禹鼐瓴。
(《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夏鼐院士(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代中国考古学人才的主要培育者。1945年,他通过调查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了仰韶文化的年代要早于齐家文化,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新起点。

他提出中国史前时期存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从而宣告曾有相当影响的安特生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彻底破产。
他将中国远古文化的发展由传统的黄河流域一元说改变为并非一个中心的多元说,是为中国史前时期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
他力主将自然科学手段引入到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大力推动碳十四测年法的应用。他坚持科学原则,以科学手段澄清了冶金史上的两大悬案。

他曾主持并参加了辉县商代遗址、明定陵、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
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被英、美、德、意等国家科学院授予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至今无人超过。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夏鼐提倡配合国家基建进行发掘,而非主动发掘,尤其“帝陵”一类重要遗迹;他痛斥“挖宝”思想,认为考古的价值不在于文物,而在于遗迹遗物所能复原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情况。

1982年,他参观某地兵马俑时,发现这是“一场全面破坏的挖宝工作”,立刻写作了关于文物保护的《紧急呼吁》。
八个月后中央决定制定《文物保护法》,夏鼐对此多方建议,花费了巨大的心力。11月,该法通过,中国正式进入法制文物时代。
张飙老师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兼党史宣讲团成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七届全委委员。
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高级记者。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
曾举办9次个人书法主题展览:《题赠两院院士诗词书法展》,《献给祖国母亲的歌》,《爱我中华、爱我西藏》,《辛亥革命人物赋》,《甲午120年祭》、《西藏主题书法展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11世班禅文语摘句书法展》,《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科学家*致敬科学诗书展览》,《建党百年﹡科海追星》。所撰并书《唐山大地震40周年感言》20米长卷,2016年7月在唐山展出。
2020年在《今日头条》推出以诗词书法赞颂科学家的《科海追星》公众号,至今已发200多期。
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 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评为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代表。
出版了十几本著作。近年写作出版的《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甲午120年祭》、《11世班禅:走向世界》受到好评。北京宏波世嘉传媒有限公司顾问、《城市档案》杂志顾问
主编:郑波
副主编:刘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