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缅怀! 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严东生!

《科海追星》之三百六十四
“上帝粒子”捉获,
远程导弹“穿衣”。
“对撞”有“心”晶体铸,
材料无机业奠基。
九旬舞巨旗。
宏略先革体制,
研学率越云梯。
院士“跻阁”应被动,
老骥最须擢幼骐。
德风科苑熙。
(《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严东生院士(1918年2月10日~2016年9月18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为该学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的闪烁晶体,成为欧洲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的“心脏”,该探测器捕捉到了“上帝粒子”的踪迹。他带领团队发明的复合涂层耐高温烧蚀材料,应用于多种火箭发动机,为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穿上了“防热外衣”。
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90岁时依然站在科技最前沿。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期间,他主持制定了中科院第一个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启动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引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东生1950年毅然解除美国博士后合约回国。他说: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要尽快回国参与建设,让中华民族走上复兴的道路。这是一种责任心”。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提倡“造就大批青年科学家”,说“导师的责任是善于发现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予以鼓励,促使其完善”。
◎严东生认为,被推荐为院士的科研人员应该是“被动”的,而推荐人和推荐单位是主动的。现在一些被推荐人主动送材料送礼物,是不正常的。被评上院士,说明他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工作成绩也很好,但没有被选上,名额有限嘛。

要看到,科研人员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是方方面面的,有些院士做的纯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而很多在应用研究领域作出贡献的,却不一定评上院士。所以说,院士不是衡量科研人员水平和贡献的唯一指标。

张飙老师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兼党史宣讲团成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七届全委委员。
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高级记者。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
曾举办9次个人书法主题展览:《题赠两院院士诗词书法展》,《献给祖国母亲的歌》,《爱我中华、爱我西藏》,《辛亥革命人物赋》,《甲午120年祭》、《西藏主题书法展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11世班禅文语摘句书法展》,《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科学家*致敬科学诗书展览》,《建党百年﹡科海追星》。所撰并书《唐山大地震40周年感言》20米长卷,2016年7月在唐山展出。
2020年在《今日头条》推出以诗词书法赞颂科学家的《科海追星》公众号,至今已发200多期。
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 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评为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代表。
出版了十几本著作。近年写作出版的《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甲午120年祭》、《11世班禅:走向世界》受到好评。北京宏波世嘉传媒有限公司顾问、《城市档案》杂志顾问
主编:郑波
副主编:刘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