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中医学家萧龙友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六十五(图文)

致敬!缅怀!中医学家萧龙友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六十五

◎“华医”办校古蕴承。

“医寓”济人誉满京,

四大名医冠最峰。

救蓉城:万颂称医“佛再生”。

语剖肝胆破天惊:

“不重中医国必倾”,

合璧尚能图振兴。

泪纵横:未盛轩岐目不瞑!

(《豆叶黄》----张飙)

◎今天是萧龙友院士(1870年2月13日—1960年10月20日)的诞辰纪念日。

他曾经为官担任知县、知府。

自学中医,弃官从医后在北京建“萧龙友医寓”行医,广受推崇,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1930年,他和人自筹资金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办校15年,培育数百中医人才。

他治病主张首重四诊,问诊为要,详察合参,辨证施治,因人、因时、因地、因证处方,不拘一法。

他曾为孙中山、袁世凯、梁启超等看病,仅以切脉便准确诊断确定了病情。

解放后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892年,川中霍乱横行,成都一片凄凉,棺木销售一空。很多医生害怕传染关门歇业。当时还在读书的萧龙友挺身而出,和一位道友沿街救治病人,在路边支起大锅熬煮中草药汤,免费发放,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人称“万家生佛”。

◎1937年,针对当局重西轻中的做法,肖龙友愤而赋诗曰:“不重中医国必危,当年保种是轩岐。讲明生理人繁衍,说透天元族大滋。黄帝子孙盈宙合,僦师徒众满中畿。倘教知本同医国,四万万人孰敢欺。

他说:“医学关国家兴废存亡,非同小可。吾敢断言,纯用西法,未必能保种强国,如能中西并用或有振兴之日”。“倘听其自生自灭,不之闻问,吾恐不出十年,中医绝迹矣。到中国之中医绝迹,而西医必将中法拾去研究,一旦发扬,华人又必转于西国求中法矣。吾念及此,声泪俱下,不知同道中人,作何感想也?”

张飙老师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兼党史宣讲团成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七届全委委员。

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高级记者。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

曾举办9次个人书法主题展览:《题赠两院院士诗词书法展》,《献给祖国母亲的歌》,《爱我中华、爱我西藏》,《辛亥革命人物赋》,《甲午120年祭》、《西藏主题书法展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11世班禅文语摘句书法展》,《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科学家*致敬科学诗书展览》,《建党百年﹡科海追星》。所撰并书《唐山大地震40周年感言》20米长卷,2016年7月在唐山展出。

2020年在《今日头条》推出以诗词书法赞颂科学家的《科海追星》公众号,至今已发200多期。

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 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评为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代表。

出版了十几本著作。近年写作出版的《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甲午120年祭》、《11世班禅:走向世界》受到好评。北京宏波世嘉传媒有限公司顾问、《城市档案》杂志顾问

主编:郑波

副主编:刘子明

相关阅读

大雪
传统文化

大雪

大雪 是一个孩子的名字 这个名字 不是她的爷爷起的 不是她的爸爸起的 也不是她的妈妈起的 不知道是什么人起的 更不知道何年何月起的 人们年复一年地这样叫她 我小的时候这

发现《老君窑》
非遗文化

发现《老君窑》

发现“老君窑”

《汉语异体字汇》序
书画长廊

《汉语异体字汇》序

《异体字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古今通用的汉字异体字汇编,可谓书法家及其书法爱好者的工具书。值得拥有。

杨建华美术作品《百子图》配诗
作家园地

杨建华美术作品《百子图》配诗

百子图是著名画家杨建华的扛鼎之作,邀作者为其配诗

纪念张顺江先生图片展释解
科技强国

纪念张顺江先生图片展释解

纪念张顺江先生图片展释解

元源书院一中国决策智库
科技强国

元源书院一中国决策智库

元源书院一中国决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