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中医学家萧龙友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六十五
◎“华医”办校古蕴承。
“医寓”济人誉满京,
四大名医冠最峰。
救蓉城:万颂称医“佛再生”。
语剖肝胆破天惊:
“不重中医国必倾”,
合璧尚能图振兴。
泪纵横:未盛轩岐目不瞑!
(《豆叶黄》----张飙)
◎今天是萧龙友院士(1870年2月13日—1960年10月20日)的诞辰纪念日。
他曾经为官担任知县、知府。
自学中医,弃官从医后在北京建“萧龙友医寓”行医,广受推崇,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1930年,他和人自筹资金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办校15年,培育数百中医人才。
他治病主张首重四诊,问诊为要,详察合参,辨证施治,因人、因时、因地、因证处方,不拘一法。
他曾为孙中山、袁世凯、梁启超等看病,仅以切脉便准确诊断确定了病情。
解放后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892年,川中霍乱横行,成都一片凄凉,棺木销售一空。很多医生害怕传染关门歇业。当时还在读书的萧龙友挺身而出,和一位道友沿街救治病人,在路边支起大锅熬煮中草药汤,免费发放,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人称“万家生佛”。
◎1937年,针对当局重西轻中的做法,肖龙友愤而赋诗曰:“不重中医国必危,当年保种是轩岐。讲明生理人繁衍,说透天元族大滋。黄帝子孙盈宙合,僦师徒众满中畿。倘教知本同医国,四万万人孰敢欺。
他说:“医学关国家兴废存亡,非同小可。吾敢断言,纯用西法,未必能保种强国,如能中西并用或有振兴之日”。“倘听其自生自灭,不之闻问,吾恐不出十年,中医绝迹矣。到中国之中医绝迹,而西医必将中法拾去研究,一旦发扬,华人又必转于西国求中法矣。吾念及此,声泪俱下,不知同道中人,作何感想也?”

张飙老师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兼党史宣讲团成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七届全委委员。
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高级记者。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
曾举办9次个人书法主题展览:《题赠两院院士诗词书法展》,《献给祖国母亲的歌》,《爱我中华、爱我西藏》,《辛亥革命人物赋》,《甲午120年祭》、《西藏主题书法展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11世班禅文语摘句书法展》,《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科学家*致敬科学诗书展览》,《建党百年﹡科海追星》。所撰并书《唐山大地震40周年感言》20米长卷,2016年7月在唐山展出。
2020年在《今日头条》推出以诗词书法赞颂科学家的《科海追星》公众号,至今已发200多期。
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 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评为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代表。
出版了十几本著作。近年写作出版的《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甲午120年祭》、《11世班禅:走向世界》受到好评。北京宏波世嘉传媒有限公司顾问、《城市档案》杂志顾问
主编:郑波
副主编:刘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