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校大学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拉开帷幕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大国核讹诈、核垄断和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增强国防实力,保卫世界和平,“两弹一星”伟业是中国人民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许多人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全国有关地区、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和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史书写下了新的光彩夺目的篇章。
2021年9月,经中央宣传部梳理,“两弹一星”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伟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总结“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增强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北京市海淀区元源新文化促进中心发起主办2022高校大学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重温“两弹一星”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及其伟大成就,切实感受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传承“两弹功勋”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