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科海追星》之三百五十七(图文)


定风波●致敬缅怀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五十七

●张飙
国库粮足社稷兴。
聚肥固氮展“微生”。
慧捧“根瘤”增土沃,
果硕,霖泽九域“紫云英”。
桃李须经风雨炼。
远见:教融文理率知行。
梦铸千思凝稻麦,
情拽:身溶华夏万田丰。


       今天是陈华癸院士(1914年1月14日--2002年11月19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对水旱两作稻田的微生物区系、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紫云英根瘤菌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丰富了根瘤菌和宿主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基础理论,对紫云英根瘤菌的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了开创的作用。他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有陈文新、范云六、刘更另、赵其国、邓子新等院士。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华癸的核心教育思想是: “文理交融,农理结合,知行一致,授人以渔”。他说:“高等专业教育不可能提供学生一生需要的猎物,而是提供学生一支猎枪和使用猎枪的方法,而即使是猎枪及其使用方法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他提出:“做事讲目标而不做糊涂事;讲认真而反对敷衍草率;讲质量而忌低劣”。他叮嘱学生:“只有身体好了,学习才可能好;也只有身体好了,学习好才有真正的意义。”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张飙,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46年8月生于河北农村。1964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70年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在成都784厂工作。1975年3月调至共青团四川省委宣传部。1978年任《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记者。1983年1月担任该报四川记者站站长。1985年5月,被任命为《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1987年,当选为中国教育记者协会副主席。1992年9月,调任《科技日报》副总编辑,1994年1月起担任《科技日报》总编辑。于1993年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同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1994年,任中国记协常务理事,1996年当选中国记协报纸版面编辑分会会长。1983年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984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在22年的记者生涯中,还曾荣获首届郭沫若文学奖;六次获中国新闻奖、十次获全国科技报系统优秀作品奖。已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出版有报告文学集、纪实文学集、小说及《张飙诗词选》等七部作品。担任《记者·文化·时代》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了《新时期记者自选丛书》、《记者·文化·时代》和《我们是太阳丛书》三套丛书。从1991年起担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再次当选。2000年2月,调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2000年12月,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2001年当选中国文联六届全委委员,2002年当选中国文联七届全委委员。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对外友协理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中国书协顾问,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城市档案》杂志社荣誉顾问,北京宏博世嘉传媒有限公司顾问。
  张飙习练书画已经30年。始学油画,作品曾入选1974年成都市美展。1977年后学国画及书法篆刻,先习“小篆”,后练“行书”,广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书法作品曾作为出访代表团的礼品赠送给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北京邮政局曾印制发行了《张飙书法专辑》邮政明信片。

(编辑:《城市档案》杂志社总编辑    杨东志)

相关阅读

致敬缅怀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科海追星》之三百五十七(图文)
科技强国

致敬缅怀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科海追星》之三百五十七(图文)

定风波●致敬缅怀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 ——《科海追星》之三百五十七 ●张飙国库粮足社稷兴。 聚肥固氮展“微生”。 慧捧“根瘤”增土沃,